新聞中心

新聞中心


21

2022

-

07

影響我國汽車制造產業發展的基本因素

作者:


1、汽車制造產業政策及汽車相關政策的影響
我國市場經濟脫胎於計劃經濟體制,政府佔主導地位,由政府制定的汽車產業政策及汽車相關政策必然會對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產生重大影響。在政策導向、資金、新產品審批等方面進一步向大型汽車集團傾斜。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提供數據,2018年1-5月,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依次爲上汽、東風、一汽、長安、北汽、廣汽、吉利、長城、華晨和奇瑞,上述十家企業共銷售1,047.95萬輛,佔汽車銷售總量的88.87%。而一些小型汽車制造企業如浙江吉利、江蘇悅達等,盡管物美價廉有市場,盡管環保安全雙雙達標,但競爭力偏弱,因此充裕的民營資本難以進入長期缺血的汽車工業。
2、我國汽車制造生產企業規模小,成本高
我國將近有100多家政府審批的汽車廠,堪稱世界之最,但重復建設嚴重,規模普遍偏小,市場競爭嚴重不足。汽車工業是一個規模經濟特點突出的產業,盡管中國汽車企業近年擴張較快,但與世界重要汽車公司相比,仍然偏小。
從交付的銷量數據來看,大衆集團2017年累計售出1,074萬輛,而我國銷量第一的上汽集團累計售出691萬輛,兩者相差1.5倍。而在在勞動力成本上,盡管中國要比日本等國便宜80%,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合資企業在中國制造一輛轎車要比國際平均成本高出兩到三倍,其中,日常運營成本是國際平均水平八倍,制造成本是國際的兩倍,零部件採購成本比國際平均高出50%。
3、技術落後,創新能力弱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全面技術引進與消化吸收,中國汽車行業有了很大的進步,以具備相當的技術開發能力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但仍處在技術引進爲主的創新過程中。
主要汽車制造企業在產品技術創新方面處於被動依賴跨國公司額的境地,在產品開發與選擇方面沒有主動權;再次,在汽車零部件的技術開發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甚大,許多關鍵零部件僅僅是外國產品的仿制。最後,中國汽車工業的產品在電子化、信息化方面與發達國家汽車工業相比,也存在着較大差距。
4、研發資金與人才缺乏
目前國內用於技術開發與投入的資金仍然很低。一般來講,轎車開發有兩個層次:一是換代開發;二是車身開發,即對現有車型的車身底盤、電氣系統、動力總成和傳動系統等方面進行改造,賦予車身內外裝飾全新的造型和設計。
相對而言,前者開發周期長,耗資巨大(約80—90億元),非國內任何一家汽車公司所能承受。而在開發周期相對較短、耗資較低(約10—20億元)的車身開發方面,中國某些大汽車生產企業已經開始有所介入。同時中國汽車制造行業中仍然缺乏站在世界汽車制造行業最前沿、高水平的技術開發人才,具有限的人才分散在不同的企業中。
汽車產業本是資金密集型產業,研究開發費用在產品成本中佔很大比重,因此,汽車廠商如果要在價格方面佔據優勢,通過規模生產,降低產品成本便成了最優選擇。
5、跨國汽車公司在中國的壟斷逐步加強
在中國汽車市場上,目前佔主導地位的轎車產品都是合資企業生產的,並且基本上是外國品牌,全球最著名的汽車制造廠商大都在中國合資建立了整車生產廠,在商用車領域,使用外國品牌的趨勢也有擴大之勢。跨國公司以技術和品牌在合資公司中實際上具有話語權和產品開發主導權。
在汽車及零件部市場上的壟斷表現,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投資方式從合資走向獨資,跨國公司具有明顯的資金、品牌和技術優勢,獨資可使他們進一步壟斷。在汽車零部件行業,跨國公司從合資到獨資的趨勢十分明顯;
二是並購或控股國內企業並喫掉國內品牌。一些品牌以核心技術爲優勢的跨國公司正在形成新的行業壟斷,通過並購或控股方式擠佔或吞並國內企業。
三是跨國公司在華的合作方式從產品、一般技術合作到品牌、標準合作,競爭模式由一般商品競爭轉向品牌專利的角逐,搶先制定行業標準,控制先進技術,以保持其壟斷地位。
鑑於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建議:
1、適應市場經濟要求,轉變政府職能
市場經濟下,政府的主要職能是爲公平的市場競爭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理順政府和企業的關系,避免政府對企業的行政幹預。中國汽車制造產業競爭力偏弱則在於沒有脫出計劃經濟的窠臼,地方保護主義嚴重,人爲分割市場。汽車制造行業作爲一個關乎國計民生的支柱產業,政府的管理師斷然不能松懈的,關鍵是制定規則、當好裁判。比如在環保、節能、安全與高新技術含量等方面要設置一定的技術門檻,防止各地汽車廠商一哄而上,避免低水平重復的弊端。
2、提高我國汽車制造產業規模結構效率
一方面加快汽車制造產業資產重組,以資產爲紐帶,實施以企業並購爲核心的重組,以形成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其次,加快重點國有汽車企業改革,由目前的國有企業逐步向股份制過渡。
另一方面,優化零部件工業組織結構。第一,選擇培育中堅企業,對中堅企業的培育要採用由政府與整車組裝企業共同培育方式進行。第二,對中下零部件企業進行重新組織,建立零部件工業內部的分工結構。
3、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首先,我國汽車制造產業合理利用國內外物質和人才資源,努力形成有競爭力的自主品牌通過創造自主品牌,鍛煉隊伍,造就人才,形成自己的核心技術,使我國的汽車工業進入創新—增長能力—再創新—進一步增長能力的循環。在支持國有企業和合資企業的同時,應扶持有成長價值的小型企業和民營企業;其次,給本地開發的產品以稅收優惠;然後,實施關鍵汽車技術的國家工程,改變支柱產業缺乏核心技術的支柱空心化現狀,並提出合理的法規標準。
4、正確處理引進外資與保持產
隨着外資的湧入,特別是跨國公司以其雄厚的資金和技術實力佔領國內市場,國內相當部分的產業包括汽車制造產業受到巨大的競爭壓力,甚至包括國內先進企業因無力與跨國公司競爭而陷入困境,我們應該利用外資與國民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要引進外資,更要合理管理外資。因此,政府應着手研究WTO時期對外資的調控手段,在法律允可的提前下突出對民族企業的政策支持,形成一批以本國爲主的汽車制造大企業,在開放過程中增強本國的經濟實力。
(資料來源:中國傳動網,天逸金融研究院分析整理)

一方面加快汽車制造產業資產重組,以資產爲紐帶,實施以企業並購爲核心的重組,以形成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國經營的大型汽車企業集團。其次,加快重點國有汽車企業改革,由目前的國有企業逐步向股份制過渡。另一方面,優化零部件工業組織結構。第一,選擇培育中堅企業,對中堅企業的培育要採用由政府與整車組裝企業共同培育方式進行。第二,對中下零部件企業進行重新組織,建立零部件工業內部的分工結構。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河北德道汽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聯系我們

電話:0317-8308720

傳真:0317-8308722

手機:18875777574

地址:河北省泊頭市經濟開發區迎賓路9號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2020丨,欧美亚洲自拍偷拍